老营盘失守,噩耗传来,让西方军司令部的指挥体系陷入了困境。
红军总部撤销了西方军司令部,将红二十一师、红二十三师重新整编为红军第八军团,以应对第7纵队从永丰县向兴国古龙冈一线的猛烈进攻。
1934年9月21日,红军第八军团在兴国良村雄岭下正式成立。
红军总部对红八军团寄予厚望,要求他们以运动战防御方式阻止敌人向古龙冈推进,并通过局部的突击来削弱敌人力量,为中央红军主力的突围争取宝贵的时间。
而国军第7纵队则想在9月底占领古龙冈,以策应敌人第三、第五纵队攻打石城、宁都。
红军第八军团支新组建的部队思想状况复杂,多数是新兵入伍,思乡之情浓厚。
因此,红军负责政治工作人员经常给新战士明确为谁打仗的道理,以此鼓舞斗志、稳定军心,在紧张的战斗中,始终与战士们站在一起,共同面对敌人的炮火。
每当发生激烈战斗,红军指挥员们都身先士卒,带领警卫人员和机关干部直接投入战斗,以实际行动为部队树立榜样。
古龙冈保卫战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斗,敌人在“围剿”中采用了步步为营、稳打稳扎的碉堡政策,使得红军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。
红军在夜幕的掩护下,精心修筑的工事,但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,这些工事在敌人的飞机和大炮面前,却如同纸糊般脆弱,瞬间化为废墟。
战士们缺盐少油,餐桌上难觅一丝绿意,只能趁着战斗的间隙,匆匆跑到山下老乡家,买些辣椒,作为难得的调味。
白天,红军战士们身披单薄的军装,暴露在烈日之下,汗水与尘土交织,附在战士们被硝烟熏黑脸上。
一旦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,又会被淋得湿透,仿佛刚从水中捞出。
南方的初秋,夜晚露水浓重,战士们只有一套单薄的衣裳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病倒战士的数量因此逐渐增多。
在古龙冈保卫战中,红八军团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战斗精神。
红军出色的政治工作让红八军团迅速成长为一支敢打硬仗的部队,在古龙冈一带,利用地形优势,成功阻击了国军第7纵队的多次进攻,半个月内就打退了国军20多次进攻,粉碎了国军9月底占领古龙冈的图谋。
10月9日下午,红八军团接到命令开始撤退,一共10922人撤离古龙冈,开赴于都,作为野战军的右翼后卫,踏上了长征之路。
与此同时,从1934年10月7日开始,原先和红五军团并肩作战的红一军团、红八军团,也陆续从兴国战场撤往于都集结。
此时,红五军团的第十三、第三十四师仍坚守在兴国阵地。
10月11日,敌人集中3个精锐师的兵力,向高兴圩以南、兴国城北的红五军团驻守地发起了猛烈攻击,12日,中共中央等机关从瑞金出发前往于都河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