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荷文学城

字体:16+-

第23章 接席面

    “这杆枪,枪头是百炼精钢,枪竿取海南红绸木劈条,桐油反复浸泡阴干再胶合,裹葛布再贴以竹篾,再裹葛布上漆打磨,反复数次,造办处的大匠要耗时一年半方成,我阿玛生前视若珍宝。”

    关老头在一旁讲解,卖货人对自己货物的夸赞,不知几分真几分假,但枪确实是好枪。

    何雨柱又拿起最大的那张反曲弓,拿过旁边的弓弦一个回头望月就装上了,然后拉满弓又轻轻松掉,动作轻松,神态自如。

    关老头有点傻眼,这张最大的弓叫力弓,是拿来锻炼力气和练习射箭姿势用的,弓力达二石。

    清代一石合现代120斤,上弦虽然不需要拉满弓那么大的力气,但一般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。更别提脸不红气不喘地拉满弓。

    “这位何先生好大的力气!若是早生50年最起码也得是个武举人!”清以骑射起家,虽然后代堕落了,只知吃喝嫖赌抽,但对武力的崇拜依然不假。

    关老头一脸赞叹,刘老板也满是惊奇。何雨柱只是身材健壮匀称,远不是传统猛将的膀大腰圆,却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大的力气。

    “这三张弓都是精选湖广的牛角牛筋、东北的柘木、东海的黄鱼鳔胶、江西的楠竹,经过‘冬析干、春掖角、夏治筋、秋合三材’,一位大匠要耗时一年方成。”关老头又解说(夸赞)上了。

    三张弓何雨柱都仔细看了,没有一点开裂或者腐朽的地方,又都上手试了试,拉弓无异响、弓梢无偏转、上下弓档一致。制成都至少几十年了,性质依然如此稳定,都是好弓!

    “这一杆枪和三张弓不知关先生开价多少?”看过东西后,何雨柱很满意,直接问价。

    “想必何先生也知道,这几样确实都是好东西,现如今要想再做,别说工匠,连材料都极难收集。所谓宝剑配英雄,这几件好兵器与何先生正是相得益彰。”

    关老头先扯一通,扇两下扇子,又说道:“这四件一起作价200元,您看如何?另外,这些箭头也可以附赠给您。”说着又从武器架的脚边拿上来一个小木盒。

    打开一看,里面装着好几十枚箭头,有像小锅铲的、有像一根粗针的、有三棱的还有带倒刺的,不过都像枪头一样黯淡无光了。

    “再加这把大关刀一起,200。”何雨柱一沉吟,还了个价。

    “这。。成交!”大关刀留着也只能卖废铁,关老头怕影响这单生意,直接同意了。

    钱货两讫,何雨柱把东西绑在自行车上,在门口给了刘老板6块中介费,然后分别。

    所谓成三破二,就是买家给百分之三,卖家给百分之二,掮客一共拿成交额百分之五的中介费。

    今天的总价相对于如今的物价是有点高了,但积竹木柲的枪竿不容易遇到,他老师王耀民宝贝了几十年的枪还只是根纯绸木杆子呢。 那三张弓更不用说,爱惜一点能用几十年,几十年后还没坏的话,就是小古董,能在四九城换一平米的房子。

    所以,目光稍微往后一看,今天的交易就一点都不亏。至于大关刀,就真的不值钱,本就是拿来练力气的,跟杠铃一个性质。几十斤重,当废铁卖能卖个几块钱。

    回家的路上何雨柱很开心,虽然现金只剩十几块了,但钱花出去才是钱,得到有用的东西比攒钱更重要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