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荷文学城

字体:16+-

第13章 看书

    来到文津街的北海图书馆,这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。

    周末来看书的人很多,小孩子看小人书,少年人看小说游记,中年人查找资料,老年人爱翻史书故纸。

    这个民族对知识的敬畏和追求持续了几千年。又因为巨大体量的人口,不可避免的有许多贤能和理想主义者遗落民间。所以每次沉沦后都会有英雄伟人振臂高呼,引领追随者再造乾坤。

    这些写在书上是浪漫,对经历者而言是血汗。

    用工作证办了一张借阅证,根据导引找到农业区。

    古今中外的都有,何雨柱看不懂俄文,英文也忘的差不多了,老老实实看中文的。

    中文的也不容易看懂,有些是古书,有些是晚清民国时期的,极少几本是新中国编写出版的。因为简体字去年才开始推广,而且首批只有几百个。所以这些书里大部分是繁体字,只能连蒙带猜地看。

    现在的农业理论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,但关于水肥管理、嫁接、杂交等的基础早就有了。

    他这才知道,按他原先那样粗放式管理,一周浇一次水、施一次肥可能造成土豆和红薯徒长藤蔓,块茎和块根部分的产量并不高。老话说的“粪大水勤,不用问人”也并不那么正确。

    还有植株的间距问题,太稀疏了浪费土地,也不利于传粉,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,每种作物的合理间距又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果树方面也是,水肥供应充足的同时要修剪徒长枝,有些还要嫁接。不然自然生长的情况下有些直接不结果,就算结果了,果子的产量、大小、糖度都会很差,丰果期的年数也会缩短。

    庄稼和果树也不能一直供应水肥,在有些生长周期里它就不吸收了,这时候反而要让它们“渴一渴,饿一饿”。

    至于作物的病虫害管理,要是生病了他也没办法,最多处理一些补肥就能治的病。但要是长虫了,那可太简单了,在空间里他一念之间就能把所有虫子都丢到湖里喂鱼。

    没想到任何一行都是博大精深,何雨柱是个厨子,以前只管做菜。东西到了手上,想的是怎么做得好吃,哪管东西是怎么长出来的呀。

    而开始种地后需要考虑的就多了,量大才能管饱,优质才能吃好。

    在授粉方面目前倒是没什么问题,空间之内何雨柱一念之间就能让花粉飞舞起来。只是有些花为了吸引昆虫来给自己传粉而产生的花蜜就会浪费掉了。

    他决定尽快再进一次山,收一窝小蜜蜂到空间里。

    人间四月芳菲尽说的不是四九城这片地方,这里纬度高,气温升的慢,目前四九城附近还有很多植物在盛花期,找小蜜蜂应该不难。

    从东北到岭南,从沿海到高原,中华蜜蜂的耐受力和勤劳跟蒙古马有的一拼。等空间里有了勤劳的中华蜜蜂,以后每年都能有纯天然的蜂蜜吃了。

    看了半天书,眼睛都看痛了,何雨柱准备出去逛逛。看书学知识不是一时的事,以后要经常来的。

    沿着北海慢慢骑行,暮春时节的好天气,小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,年轻人在湖中划船,传唱几十年的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正是描绘的此地此景。

    穿过地安门西大街,进入前海西街,走一小段儿往左一看。嚯,这边是恭王府啊!

    网络传言这里有宝藏啊,30000两约一吨的黄金啊!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